“现实向”网络文学的可能与限度

——读蒋离子《糖婚》 刘启民

来源: 文艺报 | 时间:2020-01-21 16:49:00

  网络文学已经依靠着迅捷抵达个人的网络媒介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如果说世纪初的时候,两者还因为媒介区隔带来的在受众、题材、价值等各方面的不同,划分着各自的文学领地,到了现在,双方已经开始互递橄榄枝,以求在读者中获得更多的心灵触动跟文化认同。从网络文学的脉络来看,邵燕君提出了“现实向”网络文学的概念,用以讨论网络文学与现实主义传统价值相结合的问题,并将其看作是网络文学诸多题材类型里一种新的发展。

  网络作家蒋离子的《糖婚》聚焦于“80后”一代人的婚姻,以年轻夫妻周宁静与方志远的婚姻矛盾为主线,描摹出三线城市冇城里不同男女的婚恋群像。这部关注于年轻人现实婚恋的网络小说最早在2016年连载于凤凰网,2018年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的联合推优,因为小说关注的“80后”离婚话题切中城市情感生活的痛处,2019年以其为底本的同名电视剧也正在制作之中。在众多玄幻、耽美网文中,《糖婚》是近年涌现出来的极富现实气质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深入阅读《糖婚》,有助于我们考察“现实向”网络文学所开拓的新的文学质地,体会一个关注现实的网络文本所抵达的美学可能及其价值限度。

  “若即若离”:

  “现实向”网文的辩证美学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糖婚》的题材,这是一部关注年轻人离婚风潮的小说,它的张力就在于,一面勾连着主人公们青春时期留下的爱恨纠缠,一面又将真实的现代生存矛盾吸纳在内,它既是关于小儿女“恋爱”的欢与痛,同时又确实关注“婚姻”制度下复杂的家庭人际、阶层攀爬、孩子生养及其它生存问题。“糖婚”的题目就提示了小说内容的吸纳特征,“糖”展现了人们对于恋爱的期待,它是甘甜馨香的,而“婚”则指向现实的婚姻制度,将人们从那种泡沫式的恋爱白日梦中拉回。婚恋的题材,特别适合成为“现实向”网络文学的试水地。一直以来,网络文学都是人们逃离真实生活的梦工厂,因而情感类的都市、校园、言情题材会特别受到读者的欢迎,《糖婚》里自然有这些男女的情感关系表现,特别是男主人公方致远与妻子周宁静、前女友柏橙之间的三角纠葛,它是整部小说的最主要矛盾和情节线索,但这些过去的情爱枝节,需要在方致远跟周宁静现实婚姻的重重裂隙中才会被再次激活生发出来。柏橙的歇斯底里、神经症,与周宁静的理智与掌控欲,也就像是人们对于“恋爱”与“婚姻”的想象,两人对于男主人公方致远的争夺——这一最关键的小说情节,其实有着“恋爱”与“婚姻”、网络文学与“现实向”意义表达之争的意味。

  其实,整部小说都表现出一种中庸、不偏不倚的叙述态度,它可以被看成是“恋爱”故事与“婚姻”故事进行意义争夺的结果,一种落实在小说叙述之中的价值认同。《糖婚》的叙述人似乎既同情柏橙与方致远青春爱情的悸动,同时也理解方致远与周宁静六、七年相濡以沫的互相扶持。叙述人毫不偏颇地站在“恋爱”与“婚姻”之间,而这种立场的选择也会左右情节的走向。小说的结尾很有意思,方致远、周宁静与柏橙三人的命运与关系被悬置起来,柏橙在方致远的陪同下是否接受了心理治疗,方、周二人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是否还能持续,作家都留下空白,这样开放式的结局暗示着小说在价值认同上的中立化处理,作者并不给出在“恋爱”与“婚姻”之间选择的答案,而是留给读者去做出各自的思考。中立化的价值立场,也在作者对婚姻关系的界定中被呈现出来。在文本中,叙述人总是喜欢用“至亲至疏,若即若离”来形容婚姻关系,似乎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忽好忽坏的辩证之物,表面上的聚合之下有着无数的拉锯、撕扯,而婚姻关系的张力,就在这亲与疏、即与离之间,整部小说就是在表现这样的张力,通过周宁静与方致远这对模范夫妻和睦表象之下的那些盘根错节的矛盾线索如何爆发出来而予以呈现。

  两位女主对方致远的争夺、“恋爱”故事与“婚姻”故事的角力,叙述人对于婚姻本身亲疏辩证的独特理解,这些在角色、题材与价值上的辩证张力,都能够放置在网络文学与“现实向”题材之间的互动关系上面来考虑,是网络文学构造完满爱情之梦的愿景,与特定的“现实向”类别刺穿现实之网的表意冲动相互拉锯、中和的诸多表征。因为《糖婚》既聚焦于年轻人的现实生存,同时也是一部网络文学,小说才能够呈现出这样不同层面的二元张力来。作者必须要对网络文学与现实向度分别的意义朝向进行一种综合,最终形成的是一种别具意味的文学关怀、文学品质。《糖婚》并不像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批判主人公们的虚荣、市侩、软弱、游移,也不像其它更典型的网络文学带有逃避现实的倾向,完全构造虚幻情境之下的人性、人心,而是表现人物人格上的不完满,展现他们的小与悲,但更有一种走近、聆听、理解、陪伴的态度蕴含其中。蒋离子在序言中说男女主人公“佯装于早已残败的‘现世安稳’”,但她更要写出他们“在彼此较量、冲突里的探索与成长”。正如作者的自述,小说对人物的心灵感受做了特别突出的表现,这便呈现出“现实向”网络文学对人的独特关怀及其对读者的陪伴价值来。对于读者来说,小说以高密度的情节还原着青年男女们不如意的婚恋与人生,而小说里人物的痛苦、彷徨、惊异、绝望的心灵世界,总是得到详尽的刻画、渲染,读者自然地认同帖服于文本的叙述,并感受到自我心灵的被抚慰。

  “假性”张力:

  空间意味的人与事

  《糖婚》在诸多面向上的二元张力,带来的并非都是新的文学质地,它可能也意味着另一些文学品质的丧失。在中国人民大学一次关于《糖婚》讨论中,谢尚发曾说及他直观的阅读感受,“我个人觉得《糖婚》这部小说,读起来感觉很‘平’,叙述平平、故事平平,乃至于人物也是如此”。他特别提到小说需要在已有的类型化的情节故事上写得更具张力。谢提及的《糖婚》所缺乏的“张力”,和前文所论述的小说具有的“辩证张力”,实际上恰好是小说情节两种相反的特征。由于《糖婚》要说的是婚姻“至亲”与“至疏”的辩证关系,它的故事内容是要将看似四平八稳的婚姻背后的矛盾枝节爆发出来,这里并不存在一个矛盾的质变过程,方致远与周宁静从结婚到离婚(可能)的情节转变,只是已有的冲突从隐至显而已,所谓的从“至亲”到“至疏”的交替,发生的是一个空间上的过程,而并非是典型现代时间小说里的“事件”。与情节的性质相关联的,还有人物。小说里卷入感情纠葛的三位主人公,其性情禀赋都是相当确定的,甚至具有脸谱化与类型化的倾向,方致远的懦弱游疑,周宁静的强势、理智,柏橙的偏执、另类,都被贯穿小说始终。看似发生的人物性格转变——懦弱的方致远要从周宁静的掌控中逃离来改换工作、理智的周宁静也会被同学骗走大量财产等等,是将人物们被时光掩埋起来的更深的性格内面翻了出来,这是一个朝向过去、往更真实的深处开掘的转变,而非面向未来的人性成长。人物们于是也都带有空间性,而并不具有在时间里成长的可能。小城市里的生活,就如同向心旋转的漩涡,将携带着不同个性的人物卷入其中,越陷越深。

  这也是谢尚发对《糖婚》所评价的“平”与“缺乏张力”的具体所指。阅读了小说文本的读者,都能够感觉到作家对婚恋生活体会的深刻,那些由人物群像表现出来的绵密、驳杂的婚恋生活经验,密密匝匝地编织排列在人物们的命运里,看上去小说的冲突矛盾推进得很快很密集,小说的节奏很紧,似乎与现实里人们感受到的生活的憋闷、矛盾的难以预料与接踵而至呈现出呼应的效果,但通读整本小说之后,就会发现紧凑复杂的情节给人的印象都不深,甚至给人以空茫之感,难以引人遐思、发人思考。这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缺乏真正的成长,主体人格大多是丧失的,小说的情节也缺乏更剧烈的起承转合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目前网络文学文本必然付出的代价。当“现实向”的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仅仅锚定于抚慰与陪伴的时候,作者往往着力于堆积经验的厚度醇度、打磨经验的“真实”度,但现代文学所依傍的进步性时间尺度,以及线性时间所允诺的人格成长就很难出现了。

  现实性,还是网络性?

  作为一部典型的“现实向”网文,《糖婚》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有风味的现实美学。小说不仅是在题材上属于“现实向”,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对现实、对人的理解方式。如果说传统文学的现实主义总是要不断拔高、提升现实的品质,通过批判或建构的方式,去想象一种别样世界的可能,那么《糖婚》所代表的一类“现实向”网络文学,则是要下沉、溺入驳杂繁复的经验现实里,多少带着呵护的意思,去表现并不完美的人间世界。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表达的写作态度,“《糖婚》里没有鸡汤,也并不发人深省。我只是想客观呈现、讲述在时代背景下,一群已经不是很年轻的85后的婚恋故事。”于是,婚姻现实的艰辛苦涩、人的狭隘与脆弱,都被写入了《糖婚》里面。对于苦涩的现实,网络文学与电视剧一类的大众文化又有着不同的叙述态度。电视剧同样会将现实的矛盾撕开来吸引观众,但它仅仅只是一条裂缝,在大结局里,这条裂隙往往还会被既有的秩序缝合起来,以完成一次有限度的批判。《糖婚》则很不同,它将混乱复杂的现实和盘托出,完完整整地摆在读者们的面前,但自始至终都不带有提出问题来批判的姿态,而是以共情为目的,希望能够通过关照、理解的叙述态度来抵达读者的内心。这是《糖婚》所表现出来的全部“现实性”。

  网络文学与现实主义传统在《糖婚》里的耦合、聚义,最关键的或许是视域的重合——婚恋题材恰恰处在两类文化传统的叠合部位。而作者对婚恋题材的处理方式,说到底,来自于作者非常朴素的生命关怀,那是一种平视的、充满善意的注目方式,小说的人物与故事那样中和、规矩,情节如此饱满,都与叙述人的注目方式——他面对世界时站立的位置、他理解自我与被表现世界的方式相关。但小说只是提供了现实主义传统与网络文学触媒的一种可能,它在对现实人生关照的同时,也会偏离网络文学本身具有的对于现实的超越性。网络文学原本最令人动容之处,即是其不在现实的结构与语法设定中来叙述和表达,现实被认定为语素式的材料,被认为仅仅是一种设定、构拟,由此生发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逻辑可能,以在新的网络世界中重新定义、组织存在的方式,建构福柯意义上的“异托邦”。《糖婚》的写作无疑是深嵌入现实里各种各样的结构之中的,它以复现“80后”各式各样的婚恋生活矛盾为旨归,毋宁说,这是一种从网络悬空重又降沉至现实大地的回归写作。那么,是否还需要另一种“现实向”网络文学,既有着浓郁的现实情怀、能够充分关注生活里人的命运,又能够从芜杂的现实中超拔出来,提供新的认知视野与行为逻辑,以全新的光谱烛照现实?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网络文学的现实性时,也可以将问题调转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网络性,这是两种文化传统相交合的不同路径。蒋离子的《糖婚》以其特别的人道关怀将现实主义因子注入进了网络世界,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网络作家能够召唤出网络文学本身的先锋品质,给予现实以醒觉、振拔的新力量。

热点关注

+more
“喜迎二十大”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联展启动

22家重点网络文学平台将设置活动专题页,上线优秀网络小说347部,持续到年...

会员

+more
  • 东家少爷:人生漫漫,要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
  • 苍天白鹤:不想当编剧的作家不是好厨子
  • 酒徒:一直陪伴下去,直到我们都白发苍苍
  • 烽火戏诸侯:赤子之心,四季如春
  • 管平潮:网络文学创作要有精品意识
  • 裘荣康
  • 毛晓青
  • 柳明晔

排行榜

+more